【www.hhairstyle.com--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在長期生產勞動創造過程中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確切地說,文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的統稱。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文化教育大類包括什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文化教育大類包括什么1
一、指導思想
為緬懷革命先烈,弘揚名族精神,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情趣,把紅色文化引進校園、走進課堂、走入學生的心靈,積極營造紅色氛圍,把紅色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用紅色文化引領學生健康成長,我校開展紅色教育系列活動。出生在和平年代,弘揚民族精神,已然不需要我們如革命先烈般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但是革命先烈的種種精神,我們不能忘懷。我校將分五個階段,從不同角度,培養學生“樹立理想,勤儉節約,謙虛謹慎,不怕困難,自強不息,樂于助人”的精神。
二、教育目標
(一)培養學生“樹立理想,堅定信念”的精神。
(二)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精神。
(三)培養學生“自強不息,樂于助人”的精神。
(四)培養學生“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精神。
(五)培養學生“勇于受挫,敢于擔當”的精神。
三、活動內容
(一)前期宣傳工作
1、開展國旗下講話活動,引導學生學習革命先烈的愛國精神。
2、校園廣播臺播放紅色歌曲。
3、學生通過書籍、網絡收集紅色文化故事,紅色名言。
4、學生創作紅色教育題材手抄報、黑板報。
5、通過問卷調查形式,向學生普及紅色文化知識。
(二)中期學習活動
1、組織各年級進行紅色主題演講比賽、辯論賽。
2、各班開展班會主題活動,開展與紅色教育相關的活動。
3、組織學生集體觀看紅色電影,閱讀一本革命歷史刊物,寫觀后感。
4、紅色教育知識競賽。
5、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組織新團員入團宣誓儀式,寫活動心得體會。評選優秀觀后感在升旗儀式時國旗下講話全校師生學習。
6、組織學生義務勞動,參與愛心幫助等活動,寫活動感受。
7、學生創作紅色教育題材手抄報、黑板報,櫥窗展示評比。
(三)后期總結活動
1、活動資料的積累與整理工作。
2、學生的書面心得體會。
四、活動措施
1、全校師生要高度重視,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真正領會“樹立理想,勤儉節約,謙虛謹慎,不怕困難,自強不息”的精神,把革命傳統教育活動逐步推向高潮,深入開展各項活動。
2、各班級要挖掘資源、創新形式。結合時代特征,根據自身實際,在繼承中創新,積極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切實增強活動的實效性。
3、活動中班主任要策劃好、組織好、協調好,師生共同參與活動,保證活動的實效性。
4、認真總結,及時反饋。在各次活動中,各班級要及時收集開展活動的信息和相應資料,做好重點突出、內容詳盡的報道和宣傳。
一、活動目的"及意義
進一步深入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配合相關黨建精神;爭取讓每一個參加活動的黨員干部,對紅色文化具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從而引導黨員干部增強黨性觀念,激發工作熱情,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深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二、資源需要
大巴車一輛,由辦公室負責聯系。
三、活動對象
--學校全體黨員干部。
四、活動負責部門
--學校黨建辦。
五、活動地點
--紅色教育基地。
六、活動時間
--年--月--日
七、活動開展
(一)準備
1、向教育局、學校主管部門領導提出申請。
2、準備--個人簡介、--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的相關資料,路線選擇,午餐地點選擇。
3、準備好相關經費。
(二)活動內容
“看”、“學”、“感”:
“看”就是參觀--革命教育基地,通過親身經歷,提升黨員干部的思想認識,增強黨員干部黨性觀念。
“學”就是學習紅色文化,學習歷史。通過學習激發黨員干部的工作熱情,從而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感”就是全體黨員干部在參觀學習后寫學習心得。
為激發全體學生“繼承革命傳統、贊美祖國繁榮、立志成人成才”的熱情,在迎接建國60周年和2012上海世博會來臨之際,組織開展“唱響紅色經典迎華誕”民族精神主題教育。提供學生展示藝術才華的舞臺,展現校園文化風采,培養團結合作精神,增強學生集體主義思想,讓學生以實際行動體驗“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切實提高學生的藝術水平,促進學校藝術教育活動的普及和提高,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1、傳唱愛國歌曲
?、倩顒右幊蹋?/p>
2每個班級必須全員參加,可邀請家長參與表演。
2每個班級參賽曲目均為一首自選曲目,為建國以來紅色經典曲目。
2每個班級合唱形式至少加入一種以上其他藝術表現形式。
?、诒荣愐螅?/p>
2自選歌曲為建國以來紅色經典曲目,適合小學生演唱的歌曲。
2節奏整齊、音準正確、音色統一。
2精神飽滿、富有朝氣。
2人數齊全、全員參與。
2學生指揮、節奏準確。
?、墼u分標準:
2節奏整齊、音準正確、音色統一(20分)。
2伴奏正確,合唱人員表演準確、恰當,表現形式富有創意(20分)。
2精神飽滿、富有朝氣、臺風好、上下臺紀律良好行動整齊(15分)。
2能夠準確把握歌曲主題,通過唱、演進行體現,具有良好感染力(10)分
2學生指揮,節奏準確、動作大方到位(15分)。
2自選歌曲積極向上,適合小學生演唱(10分)。
2每班全員參與,每少一人扣1分,服裝統一(10分)。
2評分總分為100分,最低起評分為70分。計算得分時,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綜合其他的評委得分為參賽中隊的最后得分。
2、觀賞經典影片
根據“百年樹人——電影陽光行”及學生電影推薦影片,組織學生觀賞優秀的愛國主義、勵志、兒童等題材電影,開展相關影評活動。
3、走進教育基地
與秋游結合,以區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的活動項目設計為指南,增強參觀活動的吸引力;在實踐中不斷拓展活動內容,創新活動方式。
4、踐行文明世博
根據區精神,推進“迎世博、懂禮儀”主題教育,開展“閱讀世博、體驗成長”世博記事本展示交流,引導學生多渠道、多視角地了解世博會;以小學生十個禮儀指南為要求,踐行相關的禮儀要求;參與迎世博“三五”(5日文明服務日、15日環境清潔日、25日公共秩序日)集中行動,繼續開展“我微笑·我撿起”社會實踐和公益勞動,爭當“我是世博志愿者”;同時,為10月實踐活動做鋪墊。
【范例】-
活動辦法:
1、活動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7月—8月為“紅色之旅”—八月浙江行夏令營活動。在網上《浙江的風采》“千題知識”之一300題競賽和(圖文書畫)征文大賽中,評選出
一、二、三等獎和入圍獎知識競賽40名;(圖文書畫)征文賽20名。在地區大賽中評選出優勝獎40名。以上獲獎者名單在8月15日前報活動組委會秘書處、浙江電臺旅游之聲活動部造冊編隊,分別編為四條考察線路?!拔拿髦狻敝茫汉幽范伞罨^村—保國寺—寧波天一閣?!叭宋乃C萃”之旅:紹興蘭亭—紹興大禹陵—魯迅故居—紹興周恩來記念館?!凹で闅q月”之旅:烏鎮茅盾紀念館—南湖革命紀念館—秦山核電基地-南北湖?!笆兰o暢想”之旅:富陽受降紀念館—嚴子陵釣魚臺—新安江水電站—衢州孔廟。(考察期間餐飲、住宿、交通等費用全免)聯系電話:56352941。
2、第二階段:8月—10月為“紅色之旅”—10月井崗山之行秋令營活動。在網上《浙江的風采》“千題知識”之二700題競賽和征文(圖文書畫)大賽中評選出:
一、二、三等獎和入圍獎
知識賽10名,征文(圖文書畫)賽10名。在地區大賽中評選出優勝獎10名。以上獲獎者名單在10月12日前報活動組委會秘書處、浙江電臺旅游之聲活動部。聯系電話:563529
413、第一階段競賽為查閱資料初賽,第二階段競賽為觀片參賽。一段競賽選出獲獎優勝者免費參加“紅色之旅”—八月浙江行夏令營活動;一二段兩次參賽累計總分中選出獲獎優勝者免費參加“紅色之旅”—10月井崗山之行秋令營活動。
4、紅色之旅“八月浙江行”、“十月井崗山之行”活動,報名和參賽辦法可登錄浙江省關工委“新星網”查閱,也可直接登錄承辦競賽的網絡支持單位,或見有關報刊和浙江電臺旅游之聲報道
文化教育大類包括什么4
鄂豫皖蘇區革命戰爭的勝利發展,根據地的不斷擴大,為文化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的創辦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各級黨組織和蘇維埃政權制訂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的發展規劃,確定正確的政策,采取有力的措施,努力提高廣大工農兵的文化、教育和健康水平。
一、文化事業建設
1931年7月,鄂豫皖邊區第二次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的《蘇維埃臨時組織大綱》規定:特區政府、縣政府、區政府、鄉政府下設文化教育委員會,辦理文化教育事宜。根據地文化教育事業建設的提出和各級機構的設立,為指導根據地文化事業的發展創造了重要條件。
一是新聞出版事業。鄂豫皖蘇區黨和政府在領導根據地的斗爭中,把新聞出版作為團結教育蘇區人民、打擊消滅敵人的銳利武器。新聞出版被列入根據地文化教育的總體規劃之中,并提出具體任務、基本思路和隊伍建設等相關要求。創辦最早的黨刊是1927年10月懷寧臨時縣委出版的《新生活》,鄂豫皖根據地統一后,報刊種類增多,有條件的縣及直屬區也積極創辦報刊。據不完全統計,到1932年春有50余種,既有黨報黨刊、政府報刊,也有紅軍報刊、群眾報刊等。
在創辦和發行報刊的同時,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黨和蘇維埃政府還鼓勵書籍出版,并在特區蘇維埃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內專門設立了出版科,負責書籍出版。還有俱樂部,亦稱列寧室,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群眾性文化娛樂的重要場所。在根據地內,幾乎每個村鎮都設有俱樂部,各個俱樂部內都備有報刊、圖書和娛樂器材,供群眾翻閱和進行娛樂活動。
二是群眾文化運動。鄂豫皖軍民在反對軍事“圍剿”的同時,還反對國民黨文化“圍剿”,因而建立了各種社會文化團體和各種文化設施,群眾性文化運動得到極大發展,群眾有了施展才華的空間和舞臺。群眾文化宣傳隊,每隊多則十幾人,少則三五人,由立場堅定、政治觀點明確的共產黨員當隊長,成為宣傳教育群眾的骨干力量。每所列寧初級小學和機關在駐地幾乎都設立通俗演講所,各縣文化委員會按期編寫通俗演講大綱,供演講人使用。各演講所以反帝反封建為中心內容,聯系當時實際進行形勢與任務、政策與措施教育。各縣訓練大批演講員,分配到各地參加演講。
此外,“新劇團”、音樂隊等在當時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大別山區的工農群眾雖然不識字,但在勞動時愛唱山歌、茶歌、秧歌以及各種小調。根據地新的斗爭生活,大大激發了工農兵群眾的創作熱情,創作出許多優秀作品。群眾性的文藝活動,不僅有效地宣傳了黨的方針政策,而且大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傳播革命思想。文化事業的發展,它不僅以嶄新的面貌和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出現,而且還與黨的理論和宣傳工作緊密聯系在一起。群眾文化運動、新聞出版都能結合鄂豫皖根據地的實際,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宣傳中國共產黨和蘇維埃政府的一般工作決議、通令、通知、消息、國內外大事、紅軍戰況、先進個人先進單位事跡等。通過廣泛的宣傳,廣大干部群眾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對黨的理論、政策、方針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黨的意志更直接地傳達到基層群眾中間,這既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也提高了廣大群眾的思想覺悟。
二、教育事業建設
鄂豫皖蘇區黨和蘇維埃政府從革命戰爭和根據地建設的實際出發,革新教育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提高廣大軍民的階級意識和文化知識。為此,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黨和蘇維埃政府采取了多種教育形式。
一是紅軍教育。紅軍教育包括政治、軍事和文化等幾個方面。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是黨的重要決議和指示,紅軍的性質、任務和紀律,革命形勢和革命前途等;軍事教育的主要內容是軍事理論和實踐技術;紅軍文化教育的要求是能夠認識常見的生活、軍事用字用語,能寫信、講話。
二是干部教育。隨著根據地各項事業的開創和迅速發展,干部的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也需要不斷提高。因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黨和蘇維埃政府十分重視干部教育,并采取了學校教育和實際培養的兩種渠道。1929年初,中共鄂東北特委開辦了黨務干部學校。1930年6月,在六安縣七鄰灣辦起了皖西教育干部訓練班。1931年2月,鄂豫皖區蘇維埃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在郭家河開辦了列寧高級學校,培養了蘇維埃干部300余人。
三是小學教育。鄂豫皖蘇區為使根據地里每一個工農勞苦兒童、紅軍子弟都有讀書的機會,積極創辦農村小學,通稱為列寧小學。各地小學均屬當地蘇維埃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領導,學校教育行政則由各校校務委員會負責。學制均為5年,分初小3年,高小2年,學生多為6至20歲的工農子女。根據地各小學,對工農子女實行免費和減費教育。
四是社會教育。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社會教育的重要任務是掃除文盲。其形式有開辦夜校、創辦工余學校、組織識字班、創辦列寧學習室和開展群眾性的識字運動周。當時印發的《識字運動周刊》提出了“工農每天至少要學一個字”的號召,這些舉措為掃盲作出了很大貢獻。
據不完全統計,到1932年春,整個鄂豫皖根據地參加學習的工人2.3萬人,農民30萬人,主力紅軍和地方武裝指戰員24萬人。根據地教育事業的發展,改變了鄂豫皖邊區千百年來文化教育事業落后的狀況。
三、醫療衛生建設
由于歷代反動統治階級無視人民群眾的健康,鄂豫皖邊區的醫療衛生條件十分落后。為改變此種狀況,根據地建立后,各級蘇維埃政府都設有衛生工作的領導機構,為根據地醫療衛生事業的興辦提供了重要保證。
一是建立紅軍醫院。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規模較大的紅軍醫院,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后方總醫院。1929年5月,鄂東特委即著手在黃安縣紫云區劉家園創辦了鄂豫皖邊區第一所紅軍醫院。1930年1月,紅軍后方總醫院初具規模,有醫務人員10名和簡單的醫療器械。3月,中共中央指示鄂豫皖特委和紅軍:“應該設法建立自己的軍醫院?!睆亩铀倭思t軍醫院的建設。除了紅四方面軍后方總醫院,皖西紅軍后方總醫院也具有一定的規模。由于紅軍經常轉移作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黨和紅軍還在蘇區的一些地方辦過短期的紅軍醫院。
為了辦好紅軍醫院,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黨和蘇維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向中共中央申請派遣一些醫生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工作;二是教育和改造一部分被俘的國民黨醫務人員為紅軍服務;三是向白區聘請一些進步醫務人員來根據地加強紅軍醫療隊伍;四是自己培養,即通過工作實踐或紅色醫務訓練班來進行培養。為了調動和提高紅軍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鄂豫皖根據地蘇維埃政府明令對“經過查考之醫生政府要特別優待”。
二是創辦地方醫院。鄂豫皖根據地縣級以上蘇維埃政府積極創辦地方醫院。1930年11月,羅山縣蘇維埃政府在宣化店成立縣醫院。1931年先后在燕子河、武廟集、諸佛庵、花園、仁和集、陶家灣、河口鎮成立五星、固始、霍山、破孝北、演川、英山、河口7個醫院。1935年5月,皖西北特區蘇維埃政府在金家寨成立皖西北特區醫院。
各級蘇維埃政府還指導消費合作社設立藥房,配備醫生,實行前店后醫,購銷藥材與醫治病人相結合。此外,鼓勵與支持民間醫生行醫,對其中有名望的醫生進行登記注冊,允許年老體弱的醫生坐轎下鄉看病等。
三是普及衛生知識。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黨和蘇維埃政府在創辦醫院的同時,積極開展了普及衛生知識的工作。這一工作由各級蘇維埃政府內務委員會和各級衛生局(衛生委員)具體負責,其他部門予以協助。
為了普及衛生知識,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黨和蘇維埃政府進行了多方面的努力:第一,反對封建迷信,提倡有病就醫,宣傳防病治病基本常識。1930年10月10日,鄂豫皖紅軍后方總醫院醫務部編印了《衛生讀本》,部隊和地方以此為教材,向廣大指戰員和人民群眾宣講常見病、多發病的原因和預防方法,號召大家講究衛生,向不良的衛生習慣做斗爭;第二,開展衛生運動,定期進行衛生檢查。在衛生運動中,除宣傳一般醫療衛生知識外,還進行大規模的環境衛生清掃;第三,大力糾正婚姻的紊亂狀況。為糾正鄂豫皖邊區近親結婚、早婚、病患者結婚等“婚姻的無政府狀態”,鄂豫皖區第二次蘇維埃代表大會規定了結婚登記制度,并在各級蘇維埃政府內務委員會下設婚姻登記處,負責婚姻登記。
鄂豫皖根據地文化教育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展,不斷完善,起到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動員群眾的作用,為鄂豫皖根據地的建設發展做出了貢獻。鄂豫皖根據地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幾千來來剝削階級壟斷教育的局面,改變了鄂豫皖邊區千百年來文化教育落后狀況,開創了由工人農民自辦教育和自己享受教育權利的新時代,“蘇區群眾的文化程度比國民黨統治時代提高得多了”。黨和蘇維埃政府戰勝各種困難,建立和發展蘇維埃的醫療衛生事業,救死扶傷,為革命戰爭的勝利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考資料]
[1]中共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共安徽省委黨史研究室.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史[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成仿吾.工農干部和識字運動.載鄂豫皖區《識字運動周特刊》.1932年1月16日.
[3]中共六安地委黨史工作委員會.皖西革命史[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中共金寨縣委黨史辦公室著.金寨縣革命史(1919—1949)[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文化教育大類包括什么5
豫皖蘇區革命戰爭的勝利發展,根據地的不斷擴大,為文化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的創辦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各級黨組織和蘇維埃政權制訂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的發展規劃,確定正確的政策,采取有力的措施,努力提高廣大工農兵的文化、教育和健康水平。
一、文化事業建設
1931年7月,鄂豫皖邊區第二次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的《蘇維埃臨時組織大綱》規定:特區政府、縣政府、區政府、鄉政府下設文化教育委員會,辦理文化教育事宜。根據地文化教育事業建設的提出和各級機構的設立,為指導根據地文化事業的發展創造了重要條件。一是新聞出版事業。鄂豫皖蘇區黨和政府在領導根據地的斗爭中,把新聞出版作為團結教育蘇區人民、打擊消滅敵人的銳利武器。新聞出版被列入根據地文化教育的總體規劃之中,并提出具體任務、基本思路和隊伍建設等相關要求。創辦最早的黨刊是1927年10月懷寧臨時縣委出版的《新生活》,鄂豫皖根據地統一后,報刊種類增多,有條件的縣及直屬區也積極創辦報刊。據不完全統計,到1932年春有50余種,既有黨報黨刊、政府報刊,也有紅軍報刊、群眾報刊等。在創辦和發行報刊的同時,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黨和蘇維埃政府還鼓勵書籍出版,并在特區蘇維埃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內專門設立了出版科,負責書籍出版。還有俱樂部,亦稱列寧室,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群眾性文化娛樂的重要場所。在根據地內,幾乎每個村鎮都設有俱樂部,各個俱樂部內都備有報刊、圖書和娛樂器材,供群眾翻閱和進行娛樂活動。二是群眾文化運動。鄂豫皖軍民在反對軍事“圍剿”的同時,還反對國民黨文化“圍剿”,因而建立了各種社會文化團體和各種文化設施,群眾性文化運動得到極大發展,群眾有了施展才華的空間和舞臺。群眾文化宣傳隊,每隊多則十幾人,少則三五人,由立場堅定、政治觀點明確的共產黨員當隊長,成為宣傳教育群眾的骨干力量。每所列寧初級小學和機關在駐地幾乎都設立通俗演講所,各縣文化委員會按期編寫通俗演講大綱,供演講人使用。各演講所以反帝反封建為中心內容,聯系當時實際進行形勢與任務、政策與措施教育。各縣訓練大批演講員,分配到各地參加演講。此外,“新劇團”、音樂隊等在當時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大別山區的工農群眾雖然不識字,但在勞動時愛唱山歌、茶歌、秧歌以及各種小調。根據地新的斗爭生活,大大激發了工農兵群眾的創作熱情,創作出許多優秀作品。群眾性的文藝活動,不僅有效地宣傳了黨的方針政策,而且大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傳播革命思想。文化事業的發展,它不僅以嶄新的面貌和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出現,而且還與黨的理論和宣傳工作緊密聯系在一起。群眾文化運動、新聞出版都能結合鄂豫皖根據地的實際,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宣傳中國共產黨和蘇維埃政府的一般工作決議、通令、通知、消息、國內外大事、紅軍戰況、先進個人先進單位事跡等。通過廣泛的宣傳,廣大干部群眾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對黨的理論、政策、方針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黨的意志更直接地傳達到基層群眾中間,這既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也提高了廣大群眾的思想覺悟。
二、教育事業建設
鄂豫皖蘇區黨和蘇維埃政府從革命戰爭和根據地建設的實際出發,革新教育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提高廣大軍民的階級意識和文化知識。為此,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黨和蘇維埃政府采取了多種教育形式。一是紅軍教育。紅軍教育包括政治、軍事和文化等幾個方面。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是黨的重要決議和指示,紅軍的性質、任務和紀律,革命形勢和革命前途等;軍事教育的主要內容是軍事理論和實踐技術;紅軍文化教育的要求是能夠認識常見的生活、軍事用字用語,能寫信、講話。二是干部教育。隨著根據地各項事業的開創和迅速發展,干部的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也需要不斷提高。因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黨和蘇維埃政府十分重視干部教育,并采取了學校教育和實際培養的兩種渠道。1929年初,中共鄂東北特委開辦了黨務干部學校。1930年6月,在六安縣七鄰灣辦起了皖西教育干部訓練班。1931年2月,鄂豫皖區蘇維埃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在郭家河開辦了列寧高級學校,培養了蘇維埃干部300余人。三是小學教育。鄂豫皖蘇區為使根據地里每一個工農勞苦兒童、紅軍子弟都有讀書的機會,積極創辦農村小學,通稱為列寧小學。各地小學均屬當地蘇維埃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領導,學校教育行政則由各校校務委員會負責。學制均為5年,分初小3年,高小2年,學生多為6至20歲的工農子女。根據地各小學,對工農子女實行免費和減費教育。四是社會教育。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社會教育的重要任務是掃除文盲。其形式有開辦夜校、創辦工余學校、組織識字班、創辦列寧學習室和開展群眾性的識字運動周。當時印發的《識字運動周刊》提出了“工農每天至少要學一個字”的號召,這些舉措為掃盲作出了很大貢獻。據不完全統計,到1932年春,整個鄂豫皖根據地參加學習的工人2.3萬人,農民30萬人,主力紅軍和地方武裝指戰員24萬人。根據地教育事業的發展,改變了鄂豫皖邊區千百年來文化教育事業落后的狀況。
三、醫療衛生建設
由于歷代反動統治階級無視人民群眾的健康,鄂豫皖邊區的醫療衛生條件十分落后。為改變此種狀況,根據地建立后,各級蘇維埃政府都設有衛生工作的領導機構,為根據地醫療衛生事業的興辦提供了重要保證。一是建立紅軍醫院。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規模較大的紅軍醫院,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后方總醫院。1929年5月,鄂東特委即著手在黃安縣紫云區劉家園創辦了鄂豫皖邊區第一所紅軍醫院。1930年1月,紅軍后方總醫院初具規模,有醫務人員10名和簡單的醫療器械。3月,中共中央指示鄂豫皖特委和紅軍:“應該設法建立自己的軍醫院?!睆亩铀倭思t軍醫院的建設。除了紅四方面軍后方總醫院,皖西紅軍后方總醫院也具有一定的規模。由于紅軍經常轉移作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黨和紅軍還在蘇區的一些地方辦過短期的紅軍醫院。為了辦好紅軍醫院,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黨和蘇維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向中共中央申請派遣一些醫生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工作;二是教育和改造一部分被俘的國民黨醫務人員為紅軍服務;三是向白區聘請一些進步醫務人員來根據地加強紅軍醫療隊伍;四是自己培養,即通過工作實踐或紅色醫務訓練班來進行培養。為了調動和提高紅軍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鄂豫皖根據地蘇維埃政府明令對“經過查考之醫生政府要特別優待”。二是創辦地方醫院。鄂豫皖根據地縣級以上蘇維埃政府積極創辦地方醫院。1930年11月,羅山縣蘇維埃政府在宣化店成立縣醫院。1931年先后在燕子河、武廟集、諸佛庵、花園、仁和集、陶家灣、河口鎮成立五星、固始、霍山、破孝北、演川、英山、河口7個醫院。1935年5月,皖西北特區蘇維埃政府在金家寨成立皖西北特區醫院。各級蘇維埃政府還指導消費合作社設立藥房,配備醫生,實行前店后醫,購銷藥材與醫治病人相結合。此外,鼓勵與支持民間醫生行醫,對其中有名望的醫生進行登記注冊,允許年老體弱的醫生坐轎下鄉看病等。三是普及衛生知識。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黨和蘇維埃政府在創辦醫院的同時,積極開展了普及衛生知識的工作。這一工作由各級蘇維埃政府內務委員會和各級衛生局(衛生委員)具體負責,其他部門予以協助。為了普及衛生知識,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黨和蘇維埃政府進行了多方面的努力:第一,反對封建迷信,提倡有病就醫,宣傳防病治病基本常識。1930年10月10日,鄂豫皖紅軍后方總醫院醫務部編印了《衛生讀本》,部隊和地方以此為教材,向廣大指戰員和人民群眾宣講常見病、多發病的原因和預防方法,號召大家講究衛生,向不良的衛生習慣做斗爭;第二,開展衛生運動,定期進行衛生檢查。在衛生運動中,除宣傳一般醫療衛生知識外,還進行大規模的環境衛生清掃;第三,大力糾正婚姻的紊亂狀況。為糾正鄂豫皖邊區近親結婚、早婚、病患者結婚等“婚姻的無政府狀態”,鄂豫皖區第二次蘇維埃代表大會規定了結婚登記制度,并在各級蘇維埃政府內務委員會下設婚姻登記處,負責婚姻登記。鄂豫皖根據地文化教育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展,不斷完善,起到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動員群眾的作用,為鄂豫皖根據地的建設發展做出了貢獻。鄂豫皖根據地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幾千來來剝削階級壟斷教育的局面,改變了鄂豫皖邊區千百年來文化教育落后狀況,開創了由工人農民自辦教育和自己享受教育權利的新時代,“蘇區群眾的文化程度比國民黨統治時代提高得多了”。黨和蘇維埃政府戰勝各種困難,建立和發展蘇維埃的醫療衛生事業,救死扶傷,為革命戰爭的勝利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考資料]
[1]中共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共安徽省委黨史研究室.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史[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成仿吾.工農干部和識字運動.載鄂豫皖區《識字運動周特刊》.1932年1月16日.
[3]中共六安地委黨史工作委員會.皖西革命史[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中共金寨縣委黨史辦公室著.金寨縣革命史(1919—1949)[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文化教育大類包括什么6
在皖西蘇區形成之前,皖西地區的教育異常落后,“文盲約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我黨和進步人士辦起的省立六安第三農業職業學校等又在六霍起義中被國民黨反動政府勒令解散,文化教育沉淪在黑暗的地獄中?!?930年4月,皖西蘇區建立,各項建設迅速開展,蘇區的教育事業迅速發展,“在短期內,六安縣蘇區辦起了五十七所列寧小學,霍山縣蘇區辦起了三十六所列寧小學”,“霍邱縣第二區九十二個村,村村辦起了識字班,入學人數達萬人之多?;羯娇h諸佛庵列寧模范小學附設的夜校,每晚到校一百多人?!边@些成就的取得與蘇區的黨和政府采取的教育舉措是分不開的,這些歷史經驗對我們今天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仍具有啟發作用。
一、皖西蘇區的教育舉措
?。ㄒ唬┓e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保證教育的正確發展方向。皖西地區,舊的文化教育是封建軍閥、地主階級和帝國主義等統治階級愚弄人民的工具,統治階級為了強化對人民群眾的思想控制,維護其反動統治,極力宣揚各種宗教教義、封建迷信、灌輸反動思想意識,以此來毒化人民的思想,磨滅人民的斗爭意志。1931年4月,皖西蘇區建立,蘇區的各項事業也隨之開展,面對極其落后的教育現狀,皖西蘇區的黨組織積極貫徹上級黨組織制定的教育方針,保證教育為無產階級服務的正確方向。1931年7月,鄂豫皖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開幕,會議通過教育宣傳問題決議案,決議案中關于蘇維埃教育方針有明確的表述:“蘇維埃政府在共產黨領導之下,發展蘇區的無產階級文化教育?!睘榱朔e極響應鄂豫皖蘇區的無產階級教育方針,1932年1月,皖西黨和政府在霍山縣的麻埠鎮召開了皖西北特區赤色教師學生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指出:“我們的文化教育完全是為了廣大工農群眾的需要,建筑在廣大工農群眾身上,把過去陳腐的資產階級專利的教育完全廢去,實現蘇維埃的文化教育?!?/p>
?。ǘ┙⒔逃芾頇C構,加強教育的管理工作。皖西蘇區的教育管理機構主要是各級文化教育委員會,它是各級蘇維埃政府的常設機構,辦理蘇區內關于文化教育的一切事物,其下設立學校教育科,專門負責整理和創辦各類學校、教師的培養以及審查學校教師的資格,同時文化教育委員會還嚴格審查各種教材,保證教材的內容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
?。ㄈ┛朔щy,著力解決教師、教材及教育經費難題。皖西蘇區雖建立,但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方圍剿,使得蘇區教育舉步維艱,蘇區教育最大困難就是教師、教材及教育經費問題的解決。當時,教師的來源有:在實際工作中被改造和教育的舊社會私塾先生;蘇區內非工農出生的知識分子;非蘇區的革命文化工作人才;聘請黨、政、軍和群眾團體的干部兼任教師;通過舉辦師資訓練班和模范小學,對貧苦知識分子和社會知識青年進行速成訓練。為使蘇區的教師能安心的進行教育教學工作,蘇區的黨和政府非常注意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對知識分子采取優待的政策,不斷地改善教師的生活待遇,如:“教師參與政權建設,各級蘇維埃代表大會的代表中教師占有一定的比例;以區為單位成立赤色教師會,教師參加工會的選舉,教師的生活待遇則由各級蘇維埃政府設法維持,供給衣食,六安、英山等縣每月還發給教師少量的零用錢;教師分得的土地,家中缺乏勞動力的則由農民協會組織代耕,或本校學生幫助耕種”。蘇區的教材是自編教材,不用統治階級的舊校本,為保證皖西蘇區的無產階級教育方針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地位,黨和政府反對一切地主資產階級思想的材料,堅持馬列主義的指導思想,并由蘇區黨的領導親自編寫教材:“中共皖西北特委常委、宣傳部長薛英,與特區文化委員會主任桂伯炎一起,參與編寫和審定課本,還經常應邀到學校授課、講演?!蓖钗魈K區黨和政府還多方籌措教育經費,“蘇維埃政府按照財政狀況,作出教育經費預算;對于工農分子實行免費教育,對于地主、商人及一切依靠剝削別人的分子,征收特定額的學費;因陋就簡,就地取材,解決校舍與校具;提倡學生一邊讀書,一邊生產,勤工儉學,自籌學費?!?/p>
?。ㄋ模┟嫦蛉w勞苦大眾,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針對皖西蘇區教育落后的現狀,黨和蘇維埃政府面向全體,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辦起各種類型的學校,將對青少年的普通教育與對成人的社會教育結合起來。列寧小學是蘇區教育的基礎和主要形式,幾乎是蘇區的每個縣、區、鄉及村辦,而且紅軍中也辦,較大的鎮辦列寧模范小學(完?。?,鄉村開辦列寧小學(初?。?,“在短期內,六安縣蘇區辦起了五十七所列寧小學,霍山縣蘇區辦起了三十六所列寧小學?!弊R字班和業余學校是成人教育的主要形式,“教學以識字為主,兼以讀報、教歌、講時事政策,將思想教育與掃盲結合起來”這種教育人數眾多,效果明顯,“霍邱縣第二區九十二個村,村村辦起識字班,入學人數達萬人之多?;羯娇h諸佛庵列寧模范小學附設的夜校,每晚到校一百多人”。除此之外,干部學校和訓練班的舉辦,為蘇區培養了大批革命戰爭所急需的各方面干部人才?!霸谝痪湃隳晁脑碌揭痪湃荒臧嗽乱荒甓嗟臅r間里,中共六安中心縣委和后來的皖西北特委就辦起了向忠發學校(黨校)、軍事政治學校、模范(文化)學校和女校,各蘇區縣辦起了黨訓班、干部訓練班以及農業、衛生、財經等職業學校,連續輪訓干部”。
二、皖西蘇區發展教育事業的主要歷史經驗
?。ㄒ唬h和政府高度重視,領導干部身先士卒。1930年3月下旬,中共六安中心縣委在七鄰灣會議上強調,發展無產階級文化教育事業,培養革命斗爭所需要的人才,為貫徹黨的無產階級教育方針,1932年1月,皖西北特區蘇維埃政府在麻埠召開了特區赤色教師學生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并發表了大會宣言。由于教員、經費及教材的奇缺,皖西蘇區黨和政府的領導干部身先士卒,“中心縣委書記舒傳賢和常委周狷之、桂伯炎等直接參與組織教學活動,有的兼任各類學校的校長,有的親自為學校和訓練班編寫教材?!?/p>
?。ǘ└鱾€部門通力合作,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各團體都將發展教育事業作為自己重要任務,“少共皖西北特委要求各級團組織要把文化教育工作看作重要工作之一,注意輸送政治頭腦清晰的干部到里面去充當教員;少共六安縣委要求團員參加列寧教師工作,規定青工一律加入識字班;皖西北特委婦女委員會要求各級婦委必須在各鄉、村成立婦女識字班,限期完成;皖西北特區總工會決定各縣要開辦流通訓練班,建立讀報小組,以培養積極工人干部?!痹谂f社會制度下,廣大群眾長期缺少教育,蘇區建立后,翻身做了主人的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接受教育,“在過去統治階級所辦之學校,在六區方面大有無人問津之概。在蘇維埃區域之農村,小學是普遍的設立,但各校的學生均擠一堂,大有人滿之患?!?/p>
?。ㄈ┌l揚艱苦奮斗精神,克服重重困難。蘇區的建立,雖然為各項事業的發展,創造了必要的前提條件,但擺在黨和政府面前的困難仍然很多,就發展教育這一項,蘇區黨和政府就面臨著教員、經費及教材難題,這些難題能否解決,直接關系到蘇區教育事業能否順利發展。當時,即使經濟再困難,黨和政府仍然高度重視教師的生活,除供給衣食外還發給一定的零用錢,對于缺乏勞動力的教師家庭給予勞力協助;對于教育經費,蘇維埃政府在經濟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克服困難,作出發展教育事業的財政預算;教材的編訂也是蘇區黨和政府的領導干部,克服困難,聯系實際,自行編制的。
?。ㄋ模┙逃问降亩鄻有?、教學方法的靈活性。皖西蘇區的教育是無產階級的教育,教育必須要面對全體的勞苦大眾,為此,蘇區的黨和政府除舉辦列寧小學學校教育外,還建立了識字班和業余學校等社會教育組織,教學方法也非常靈活,“列寧小學的教學形式比較活潑多樣,不強調死記硬背,開展學生集體討論,教師最后補充、總結,經常在野外上課,樹林、草坪、山岡、河灘都是課堂?!?/p>
總之,皖西蘇區的教育由無到有,由小到大,開創了無產階級教育發展的新時代,是蘇區教育史上的一場革命,蘇區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與黨和蘇維埃政府采取的正確教育舉措是分不開的,這些寶貴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參考文獻:
?。?]陳忠貞.皖西革命史[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編委會.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二冊)[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435.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編委會.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三冊)[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376.
?。?]王志懷舒壽仁:皖西蘇區的列寧小學[J].安徽史學,1985,(1).
文化教育大類包括什么7
黨支部按照文件精神,結合工作實際,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部署,開展了一系列廉潔文化宣傳教育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就活動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部署宣傳教育工作
支部高度重視,召開支委會,學習傳達文件精神,討論安排開展廉潔文化宣傳教育活動的相關工作,以這次活動為契機,組織廣大黨員、干部認真學習,把廉潔文化宣傳教育活動作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重要任務進行部署,全力抓好各項工作,為公司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保證。
二、圍繞主題,扎實開展各項活動
圍繞主題,黨支部結合單位實際,開展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活動,嚴格要求,認真組織實施。
一是購買《人民的民義》、《追問》、《沉浮》等廉潔從業教育書籍,供員工閑暇時候閱讀,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牢記宗旨意識,拒腐防變,警鐘長鳴。組織交流學習心得,談看法、談感受、談決心,不斷加強理論知識,進一步營造廉潔文化學習氛圍。
二是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的學習教育活動,加大學習教育的力度。充分利用宣傳欄、微信群等多種方式推送學習資料,認真組織黨員、干部學習《黨章》和《準則》、《條例》等有關內容,強調黨員、干部將其作為平常學習的重要內容。
三是組織開展黨章黨規黨紀知識測試,組織全體黨員及干部開展黨內知識測試,鞏固、提升了學習效果,進一步深化了對黨章黨規黨紀等的理解,增強了行動自覺和思想自覺。
四是開展日常警示教育。利用午休觀看《巡視利劍》等視頻,撰寫心得感想,堅定理想信念,切實做到警鐘長鳴、防微杜漸,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
五是開展廉潔文化作品征集活動,征集廉政格言警句、廉政小故事。以小組為單位制作廉政小報,傳播黨紀黨規知識、弘揚廉潔文化、褒揚廉潔風范。
六是召開小組會,把廉潔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結合起來,寫入黨員承諾清單中,讓廉潔自律成為家庭美德的重要內涵和家庭成員的自覺行動,讓良好家風涵養清廉黨風,營造廉潔文化進家庭的良好氛圍。
三、取得的成效
活動月期間,支部緊緊圍繞主題,通過認真組織、廣泛宣傳、深入學習,將廉潔文化宣傳教育與各項重點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融入到實際工作中,以活動推動各項工作的落實。
活動的有效開展,使廉潔自律的觀念真正入耳、入腦、入心,進一步提高了公司黨員、干部拒腐防變的意識和能力,增強黨員、干部廉政勤政觀念,樹立廉潔、高效、務實的工作作風,優化廉潔從業環境。今后支部將不斷總結經驗,完善各項制度,把廉潔宣傳教育活動持之以恒地開展下去,努力營造文明、廉潔、風清氣正的企業風尚。
本文來源:http://www.hhairstyle.com/lunwen/25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