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hairstyle.com--文化教育】
教育也是一種教書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一、重要意義。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當代中國發展的突出優勢,對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發揮著重要作用。
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對于傳承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二、主要內容
1.核心思想理念。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借鑒。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2.中華傳統美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理念和規范,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體現著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
3.中華人文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多樣、珍貴的精神財富,如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國人民思想觀念、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情感樣式的集中表達,滋養了獨特豐富的文學藝術、科學技術、人文學術,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響。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
三、實施過程
1、全面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結合學校實際加以落實。
2、各學校一要深入開展“愛我中華”主題教育活動,充分利用重大歷史事件和中華歷史名人紀念活動、國家公祭儀式、烈士紀念日,充分利用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歷史遺跡等,展示愛國主義深刻內涵,培育愛國主義精神。二要加強國民禮儀教育。加大對國家重要禮儀的普及教育與宣傳力度,在國家重大節慶活動中體現儀式感、莊重感、榮譽感,彰顯中華傳統禮儀文化的時代價值,樹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良好形象。弘揚孝敬文化、慈善文化、誠信文化等,開展節儉養德全民行動和學雷鋒志愿服務。三是要讓學生利用假期挖掘鄉土文化資源和文化內涵以及鄉村文化生態,讓學生們記得住鄉愁。進而感知中國、中國文化年(節)、歡樂春節等品牌活動,增強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進一步形成符合現代文明要求的社會禮儀、禮節、禮貌規范,把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理念體現在學校的日常管理與學習中。學校要積極舉辦以中華文化為主題的青少年夏令營、冬令營以及誦讀和書寫中華經典等交流活動。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
1、經典啟蒙
1.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 ? ? ? ? ? ? ? 2.既來之,則安之。
3.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 ? ? ? ?4.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5.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6. 《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合稱“四書”。
7.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8.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
9.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10.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1.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12.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古詩誦讀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 ? ?2.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3.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 ?4.萬頃西湖水貼天,芙蓉楊柳亂秋煙。
5.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 ? ? ? ? ? ?6.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7.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 ?8.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 ?9.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10.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3、欣賞漢字
1.字體演化過程中的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4、中華名人
1.嚴謹求實的酈道元
南北朝時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他的《水經注》是一部科學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
2. 直言不諱的魏征(唐朝)
3. 勇猛無敵的薛仁貴(唐朝),他投軍后參加的第一場戰爭是攻打高句(gōu)麗(lí)。
5、傳統節日
盤王節:瑤族盤王節,還叫還盤王愿、跳盤王,是瑤族人民祭祀盤王的盛大節日。
盤王節已成為慶祝豐收的聯誼會和增強民族向心力、維系民族團結的人文盛典。
那達慕大會:那達慕是蒙古語,意思是“娛樂、游戲”。又稱蒙古游戲節,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有七百多年歷史,多在夏秋季節舉行,一般一年一次,為期一到數日。會上有賽馬、套馬、摔跤、射箭、棋藝、歌舞、田徑、拔河、籃球。
那達慕大會“男子三項”----摔跤、賽馬、射箭。
6、中華禮儀
逢時節 ?懂習俗
七夕節還叫乞巧節和女兒節。
春節:我國一年中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從除夕開始到正月十五。
清明節:一般公歷4月5日或4日。在這一天,人們掃墓,祭祀祖先,悼念亡人。
端午節: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這一天家家戶戶插艾蒲、吃粽子、飲雄黃酒,有些大人還會在小孩衣襟上系香袋,據說可以殺菌防病。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成為人們團聚的節日。
重陽節:又叫重九節、茱萸節、登高節,時間在農歷九月初九。
又稱登高、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習俗。壯族將九月初九稱為“祝壽節”。
寒食節:也叫禁煙節、冷節,一般在清明的前一兩天,這一兩天禁止煙火,只吃冷食,據說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大臣介子推。
7、民間藝術
魔術:是根據科學原理,運用特制的道具,巧妙利用視覺盲區、燈光、音效等,制造出種種讓人驚奇的現象,從而達到以假亂真的藝術效果。
我國是魔術的發源地之一。我國古代稱魔術為奇戲、魚龍戲、幻術、戲術或戲法。
魔術也是我國對外文化交流活動的一座橋梁。
美國魔術大師霍華。薩士頓創立了著名的薩士頓三原則:
(1)永遠不說出魔術的秘密;
(2)不在同一觀眾面前表演相同的魔術;
(3)不先說明表演內容。
民間舞蹈:我國的民族舞蹈各具特色,或雄渾剛健,或陰柔婀娜,或熱烈奔放。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各民族舞蹈風格迥異。熱情豪邁的藏族熱巴舞、妙趣橫生的壯族扁擔舞、婀娜多姿的傣族孔雀舞、輕快飄逸的朝鮮族農樂舞、歡樂粗獷的蒙古族安代舞、穩重柔美的維吾爾族盤子舞。
八、名勝古跡?
1.不到長城非好漢: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
長城:又被稱為“萬里長城”,全程約六千三百千米。是世界一大奇跡。
楚國最早修長城,主要用于軍事防御。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長城西起臨洮,北傍陰山,東至遼東。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的長城,對大部分是明(朝)時所修。
2. 世界第八大奇跡(1987)-----秦兵馬俑(西安)
秦兵馬俑是在西楊村發現的。
1.王昌齡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擅長(七言)絕句,被后世稱為(七絕圣人)。?
2.(《送別》)和(《淮上與友人別》)是兩首送別的詩。?
3.唐代詩人中比較著名的是(李白)(杜甫)。?
4.(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是《淮上與友人別》中的一句詩。?
5.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著名的(絲綢之路);玄奘西行,加強了唐朝與(中亞)、(西亞)、(南亞)的聯系;鑒真東渡,把唐朝先進文化傳到(日本);(鄭和下西洋)傳播了當時先進的中華文明。?
6.(司母戌鼎)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青銅器。?
7.(揚州漆器)、(平遙推光漆器)、(福州脫胎漆器)、(成都漆器)被稱為“中國四大漆器”。?
8.(筆)、(墨)、(紙)、和(硯)被人們譽為“文房四寶。?
9.(黑陶)被譽為“土與火的藝術,力與美的結晶”。?
10.(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個化時代的里程碑。?
11、(瓷器)堪稱我國“第五大發明”。?
12.紫砂壺原產地(江蘇宜興),所以又叫(宜興紫砂壺)。?
13.我國最有名的玉(新疆和田玉)。?
14.宋代五大名窯(鈞窯)、(哥窯)、(官窯)、(汝窯)和(定窯)。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3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五)
翟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傳承和創新發展,從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獨特的精神標識和中華民族精神“根”與“魂”、最寶貴的精神品格和命脈的高度,定位優秀傳統文化;從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最深厚的軟實力與堅定文化自信的堅實根基和突出優勢的高度,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從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精神支撐的高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從推動中華民族現代化進程的長遠戰略高度,創新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賦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嶄新的時代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在新形勢下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引。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既是當務之急,也是百年大計、千年大計;既功在當代,也會澤及后世子孫、增進人類福祉。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思想,深刻領會其重要意義、思想內涵和精神實質,對于我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引導青少年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和重要的時代價值。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大意義
????文化是一種精神、一種信念、一種力量,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標識,是當代中國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淵源,也是全人類彌足珍貴的精神瑰寶。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绷暯娇倳浽跁姷谒膶萌珖赖履7都疤崦劔@得者時強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今天依然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的精辟論述闡明了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戰略意義。
第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永續繁衍的血脈,綿延不絕的“根”與“魂”。中華民族在5000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發展進程中創造了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敝腥A優秀傳統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關系中華民族的“根”之所系與“魂”之所牽。
????第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記錄、民族精神的追求和標識。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七屆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誼大會代表時指出,中華文明有著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力量,中華文化是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基因。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關系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
????第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中華民族具有5000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經過幾千年的滄桑歲月,把我國56個民族、13億多人緊緊凝聚在一起的,是我們共同經歷的非凡奮斗,是我們共同創造的美好家園,是我們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貫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們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奔訌娭腥A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關系中華民族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
????第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和中華兒女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我們文化發展的母體,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和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边@,既昭示了文化自信具有的更加突出位置,也指明了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第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代中國實現國家現代化的重要保證。任何國家的現代化都是以其文化傳統和價值觀作為指導的?,F代化包括物質的現代化、社會結構和生活關系的現代化,而現代化最重要的是人的現代化。我們高興地看到,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為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由教育部統一組織編寫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今秋開學在全國中小學起始年級投入使用??梢灶A期,在廣大青少年中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于當前和未來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必將產生明顯而深遠的影響。
????第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助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論述過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問題,并明確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的中國方案。質言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與“協和萬邦”“萬國咸寧”“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政治愿景,都與通過發展合作、實現共贏共享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
????綜上所述,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推動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途徑。當今世界,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為凸顯,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內經濟社會轉軌轉型,深刻變革,現代傳播技術迅猛發展,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社會思想觀念日益活躍。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奔訌娭腥A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對于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更好地傳承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文化素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持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要意義;對于促進世界和平、友好、發展,減少和化解生態危機、不同文明之間和國與國之間等的矛盾沖突,也都有越來越大的隱性和顯性的國際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語言習慣、文化傳統、思想觀念、情感認同的集中體現,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范、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具有極為豐富的思想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思想道德、政治理念、價值追求、人格修養、獨特品質、社會理想的精華,是中華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集中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道德精髓、根本精神和核心思想理念,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核心價值觀。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必須圍繞“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這一核心思想理念,逐步展開,不斷深化,與時俱進。
????仁愛:中華文化的核心力量。思想道德建設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力量。中國人崇奉以儒家“仁愛”思想為核心的道德規范體系,講求和諧有序,倡導仁義禮智信,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全面的道德修養和人生境界,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仁愛”原則。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就是要在全社會,特別是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
????民本:中華文化的價值追求。民本是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基本理念,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敝腥A優秀傳統文化中仁民愛物的仁愛精神、以民為本的人文精神、深厚綿長的家國情懷等,集中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民性,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價值追求。
????誠信:中華文化的做人準則。誠信既是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生存之基?!把员匦?,行必果”是歷來中國人待人處事的人生哲理。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就是要開展以誠實守信、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教育。
????正義:中華文化的倫理原則。正義是人立身處世的根本,體現了社會的整體利益與個人的人格尊嚴。公平正義歷來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中華民族是崇尚公平與道義的民族??鬃釉?000多年前就抒發了“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壯烈感慨和精神追求。
????和合:中華文化的獨特品質。愛國主義的民族深情、團結統一的價值取向、貴和尚中的思維模式、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等,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容,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質。
????大同:中華文化的社會理想?!按笸笔枪湃俗罡叩纳鐣卫硐?,激勵了一代代仁人志士為其矢志不渝,奮斗不息,“大同”理想是中國夢的文化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會上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們先人們不懈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p>
????因此,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與闡發,把超越時空、跨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獨特文化精神發揚光大,努力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職責和重大任務,也是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和現實需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功能、思想精華和時代價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其獨特的價值觀和價值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边@種獨特的價值體系,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與靈魂,是新時期中華民族共同價值觀的感召力、影響力、凝聚力的集中體現。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必須深刻理解和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功能、思想精華和時代價值。
????第一,深刻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功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化解人類面臨的矛盾沖突及人生面臨的困難、困惑,能夠提供強大而有益的精神滋養和價值影響。在現代社會,人類主要面臨著五大沖突,即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心靈以及不同文明之間的沖突。這五大沖突也造成了人類生態、社會、道德、精神和價值的五大危機。解決這些沖突、危機與人生面臨的困難、困惑,很難從西方文化中找到答案。因為西方文化的價值追求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關注的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群體、人與人、人與自我心靈世界的和諧關系,和諧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最高準則。中華傳統文化是“天人合一”之學、是人際和諧之學、是身心平衡之學、是生命存在之學、是道德踐行之學、是理想人格之學、是內圣外王之學、是安身立命之學、是人生智慧之學。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獨有的基本功能,也是中華文化為世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的根本之所在。
????第二,深刻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獨特的凝聚力、獨特的延續力、獨特的傳承體系、獨特的文化精神、獨特的時代價值。從哲學層面上觀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重要的思想精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學?!疤烊撕弦弧笔侵腥A優秀傳統文化的最高境界,其核心就是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表現在人的文化行為上,就是天人合德,強調人類的道德理性與自然生生之德的一致。
????二是自強不息的擔當精神?!吨芤住分姓f,“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始終不敗的文化精神。中國文化倡導的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精神,既包含積極入世、主動進取的執著追求和擔當道義、不屈不撓的社會責任,也包含正直獨立人格和主動創造精神等。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在50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飽經滄桑而自強不息,靠的就是這樣一種奮發圖強、堅韌不拔的精神。
????三是和而不同的和諧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價值追求上,主張“和而不同”“和實生物,同則不繼”“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钡膬r值取向和智慧。在政治觀上,追求民族統一的“大一統”觀念,注重“協和萬邦”,強調親仁善鄰,在對外關系中始終秉承“強不執弱”“富不侮貧”的精神,主張吸納百家優長、兼集八方精義,注重各民族的團結統一。
????四是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人的價值,強調以民為本,提出“敬德保民”“重民輕神”“恤民為德”“天地之間,莫貴于人”“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等民本思想,主張治國須利民、裕民、養民、惠民,對于緩和社會矛盾、維系社會相對穩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五是止于至善的崇高追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個人理想追求上,主張“修齊治平”?!抖Y記·大學》中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薄拔锔穸笾?,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边@種積極向上的個人理想追求,影響著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修身養性,奮斗不止;追求大同理想,追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
????第三,深刻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深刻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是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前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維系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精神紐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儒、道、佛三大家思想中的精華,儒家思想構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體框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向心力、凝聚力、共同的理想信念,熔鑄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思想觀念、價值追求,引領、融通、聚合、形成了中華民族強大的文化引導力和精神原動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力量之源。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中指出:“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鄙羁痰刂该髁撕霌P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實現中國夢的關系。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雙飛的發展過程,需要文化旗幟引領,需要文化精神激勵,需要文化軟實力支撐,更需要文化的認同和凝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边@一表達分別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是在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營養基礎上的發展和完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傳承和發揚。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是黨中央立足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站在歷史、現實和未來的時空交匯點上高瞻遠矚,對核心價值觀教育作出的戰略設計、歷史定位和對未來發展的方向性指引,是當前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的戰略出發點和落腳點。
????如何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當前我們面臨的重要歷史任務和重大時代要求,必須堅持知行合一,即認識與實踐相統一、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統一、可操作性與可接受性相統一。
????第一,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必須認真學習領悟、深入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文化精髓。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要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系,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第二,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必須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第三,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必須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堅持以事啟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行引人,引導人民群眾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底氣和朝氣。
????第四,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必須樹立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用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自己,讓扎根中國大地、具有時代精氣神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我們實現復興、走向世界的堅實根基。
????第五,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必須將其貫穿國民教育全過程。特別是在學校教育中,要踐行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類課程和教材體系建設,在中小學全面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在高校開設中華傳統文化類課程,為學生提供豐富選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教育、體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于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
????第六,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必須充分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大宣傳教育力度,講活中國故事。堅持全黨動手、全社會參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各項任務分解、落實到農村、企業、社區、機關、學校等,形成齊抓共管、共建共學的新局面。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敝腥A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內驅動力的精神之源,也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外驅動力的力量之源。我們堅信,通過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中華兒女一定會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求真務實,攻堅克難,為更好地共圓中國夢、造福全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業績和奉獻。(作者翟博,系中國教育報刊社總編輯、編審)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4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背景鏈接】
2014年以來,古典詩詞和散文傳承不斷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一方面,一些地方為中小學生減負而將教材里古詩詞嚴重縮水;另一方面,“國學”熱度持續上升,眾多家長紛紛把孩子送往各類“國學班”接受傳統文化教育。
2014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師范大學與老師座談時表示,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對此,北師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任翔表示,她非常贊同習近平“要把經典詩詞嵌在學生腦子里”的觀點。從2015年9月起,由她負責主編的北京市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中,小學一年級《語文》的古典詩詞,將由現在的6到8篇增加到22篇,整個小學階段不少于100篇。
【標準表述】
[傳統經典傳承的重要性]
習近平站在捍衛傳統文化的角度,對課本刪除古詩詞進行表態,具有指導意義,在傳統文化日益冷落的今天,也契合公眾文化心理。
以古典詩詞、散文為代表的傳統經典,并非簡單的書本知識。能夠誦讀、理解傳統經典,也不僅僅是掌握了一項技能。刪除教材中的古典詩詞,其初衷是為教材“瘦身”、為孩子減負,但這種方式卻引發爭議。網絡和現實中的反差,恰恰反映了公眾對傳統文化傳承的擔憂。
無論是古典詩詞還是散文,都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史、哲知識,其精華部分更是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生活方式、道德規范、審美情操的集中反映。通過誦讀、理解這些經典作品,我們能深深體會到古代先賢數千年傳承下來的人生態度、自然觀念、政治理想、生活原則和道德理念等等。這些經典作品構筑的道德標準和價值體系,是維系中華民族始終向前發展的內生力量,也是奠定世界大國地位堅實的文化基礎。
[經典古詩詞保留在課本之中的原因]
從橫向來看,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國的詩詞歌賦以及經典文言文,其韻律之美、意向之深獨樹一幟,不僅在亞洲的日韓等國,在歐美也有很強的影響力。經典古詩詞已成為中國文化被世界廣泛接受的一種代表符號。課本作為教育的載體,沒有理由自縛手腳,弱化本民族文化特色。
從縱向來看,越是經典的文化遺產,越具有時代意義?!秾O子兵法》今天仍然有指導軍事活動的現實意義;儒家思想等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哲學觀念在企業管理、人際交往中大顯身手;剛剛度過的教師節里,“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仍是廣大教職人員永不過時的“從業指南”。社會上國學熱潮尚且“高溫不減”,課堂里的古典詩詞當然也該有自己的位置。
[學習古詩詞的益處]
吟讀古詩詞能造就一個人的性格,陶冶一個人的情操。
中國古典詩詞流傳至今的佳作名篇,不是千錘百煉便是妙手可得,其語言表達能力極強。學習古詩詞對學生作文、說話水平提高極快。當沉默比雄辯效果更好時,我們可說“此時無聲勝有聲”;離別感傷“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愛人異地“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有“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壯烈,“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情懷。
古典詩文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情感資源。
妙用古詩文可以激活語言表達、彰顯文章底蘊,使文章散發出濃濃的書卷氣和文化氣。詩句的引用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直接嵌入古典詩文名句。如文章的標題、題記、首段和末尾等。在文章開頭嵌入詩詞佳句。以此領起全篇,則能夠使語言顯得凝練精辟,更能讓閱卷者立刻“窺”到作者的文化積淀和人文素養,給他們留下較佳的第一印象。在文章收尾處引用古典詩文,則具有畫龍點睛之效,能夠啟人心智、升華主題,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表達效果,令讀者掩卷沉思,回味無窮。
擁有古詩詞的陪伴,我們的生活可以增加厚度、深度,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少了很多喧囂和繁華,不炫富,不奢華。人更講究內涵的高低,物質欲望不再強大。
在喧囂浮躁的今天,我們面臨一切都庸俗化、商品化、功利化的文化環境,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更要學語文,積淀古詩詞,讓靈魂淡泊清新。
[措施]
敞開胸懷與世界接軌,首先應有文化自信。傳統經典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民族的精神家園,其特有的教育、熏陶功能應受到重視。作為文化根植的沃土,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學校教育,理應給傳統經典足夠的空間。如此,才能讓傳統文化植根于民族的血脈中,讓學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完善人格、浸潤心靈。
在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之際,我們尤其應該注重傳統經典教育,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主動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前進的力量,夯實大國崛起的文化基礎。也唯有如此,才能在現代化建設進程中,讓傳統文化承擔起厚重的歷史使命,成為民族復興的推動力。
具體來說,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需要做到五個字:講、棄、存、揚、活。
講:講清楚什么是優秀傳統文化。文物典籍、傳統技藝、節日民俗等都是傳統文化,但不全都是優秀的。什么是優秀?那就是要超越時代、普遍適用、利于當下。
棄:不好、不利于當下的文化行為和思想要剔除。比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觀念;“唯女人與小人難養”的性別歧視;春節放煙花炮仗污染空氣環境的不良民俗等。
存:文化遺產要去粗存精、去偽存真。存的方式有三種:物態、活態、虛擬。保存的目的是留據存根,求真求全,因為有些現在看來是無用的,不代表對將來的子孫是無用的。
揚:具有普遍適用價值的文化要弘揚,要創新。比如,春節的意義在于體驗人倫和睦、教師節在于發揚師道,這些都是文化的精髓。在形成共識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聚集民智、創造大家普遍接受、樂于參與的新文化、新民俗。
活: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質是強調體驗和整體,強調正心誠意、知行合一的樂感文化,教育方式必須生動鮮活,教育效果必須讓心靈快活。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5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一、重要意義。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當代中國發展的突出優勢,對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發揮著重要作用。
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對于傳承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二、主要內容
1.核心思想理念。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借鑒。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2.中華傳統美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理念和規范,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體現著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
3.中華人文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多樣、珍貴的精神財富,如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國人民思想觀念、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情感樣式的集中表達,滋養了獨特豐富的文學藝術、科學技術、人文學術,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響。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
三、實施過程
1、全面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結合學校實際加以落實。
2、各學校一要深入開展“愛我中華”主題教育活動,充分利用重大歷史事件和中華歷史名人紀念活動、國家公祭儀式、烈士紀念日,充分利用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歷史遺跡等,展示愛國主義深刻內涵,培育愛國主義精神。二要加強國民禮儀教育。加大對國家重要禮儀的普及教育與宣傳力度,在國家重大節慶活動中體現儀式感、莊重感、榮譽感,彰顯中華傳統禮儀文化的時代價值,樹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良好形象。弘揚孝敬文化、慈善文化、誠信文化等,開展節儉養德全民行動和學雷鋒志愿服務。三是要讓學生利用假期挖掘鄉土文化資源和文化內涵以及鄉村文化生態,讓學生們記得住鄉愁。進而感知中國、中國文化年(節)、歡樂春節等品牌活動,增強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進一步形成符合現代文明要求的社會禮儀、禮節、禮貌規范,把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理念體現在學校的日常管理與學習中。學校要積極舉辦以中華文化為主題的青少年夏令營、冬令營以及誦讀和書寫中華經典等交流活動。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6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一、經典啟蒙1.因民之所利而利之。2.既來之,則安之。3.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4.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5.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6.《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合稱“四書”。7.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后,則近道矣。8.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9.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10.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11.君子愛財,取之有道。12.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二、古詩誦讀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2.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3.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4.萬頃西湖水貼天,芙蓉楊柳亂秋煙。5.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6.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7.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8.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9.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9.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10.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三、欣賞漢字1.字體演化過程中的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四、中華名人1.嚴謹求實的酈道元南北朝時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他的《水經注》是一部科學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2.直言不諱的魏征(唐朝)3.勇猛無敵的薛仁貴(唐朝),他投軍后參加的第一場戰爭是攻打高句(gōu)麗(lí)。五、傳統節日盤王節:瑤族盤王節,還叫還盤王愿、跳盤王,是瑤族人民祭祀盤王的盛大節日。盤王節已成為慶祝豐收的聯誼會和增強民族向心力、維系民族團結的人文盛典。那達慕大會:那達慕是蒙古語,意思是“娛樂、游戲”。又稱蒙古游戲節,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有七百多年歷史,多在夏秋季節舉行,一般一年一次,為期一到數日。會上有賽馬、套馬、摔跤、射箭、棋藝、歌舞、田徑、拔河、籃球。那達慕大會“男子三項”----摔跤、賽馬、射箭。六、中華禮儀逢時節懂習俗學習參考......七夕節還叫乞巧節和女兒節。春節:我國一年中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從除夕開始到正月十五。清明節:一般公歷4月5日或4日。在這一天,人們掃墓,祭祀祖先,悼念亡人。端午節: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這一天家家戶戶插艾蒲、吃粽子、飲雄黃酒,有些大人還會在小孩衣襟上系香袋,據說可以殺菌防病。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成為人們團聚的節日。重陽節:又叫重九節、茱萸節、登高節,時間在農歷九月初九。又稱登高、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習俗。壯族將九月初九稱為“祝壽節”。寒食節:也叫禁煙節、冷節,一般在清明的前一兩天,這一兩天禁止煙火,只吃冷食,據說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大臣介子推。七、民間藝術魔術:是根據科學原理,運用特制的道具,巧妙利用視覺盲區、燈光、音效等,制造出種種讓人驚奇的現象,從而達到以假亂真的藝術效果。我國是魔術的發源地之一。我國古代稱魔術為奇戲、魚龍戲、幻術、戲術或戲法。魔術也是我國對外文化交流活動的一座橋梁。美國魔術大師霍華。薩士頓創立了著名的薩士頓三原則:(1)永遠不說出魔術的秘密;(2)不在同一觀眾面前表演相同的魔術;(3)不先說明表演內容。民間舞蹈:我國的民族舞蹈各具特色,或雄渾剛健,或陰柔婀娜,或熱烈奔放?!拔迨鶄€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各民族舞蹈風格迥異。熱情豪邁的藏族熱巴舞、妙趣橫生的壯族扁擔舞、婀娜多姿的傣族孔雀舞、輕快飄逸的朝鮮族農樂舞、歡樂粗獷的蒙古族安代舞、穩重柔美的維吾爾族盤子舞。八、名勝古跡1.不到長城非好漢: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長城:又被稱為“萬里長城”,全程約六千三百千米。是世界一大奇跡。楚國最早修長城,主要用于軍事防御。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長城西起臨洮,北傍陰山,東至遼東。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的長城,對大部分是明(朝)時所修。2.世界第八大奇跡(1987)-----秦兵馬俑(西安)秦兵馬俑是在西楊村發現的。1.王昌齡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擅長(七言)絕句,被后世稱為(七絕圣人)。2.(《送別》)和(《淮上與友人別》)是兩首送別的詩。3.唐代詩人中比較著名的是(李白)(杜甫)。4.(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是《淮上與友人別》中的一句詩。5.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著名的(絲綢之路);玄奘西行,加強了唐朝與(中亞)、(西亞)、(南亞的聯系;鑒真東渡,把唐朝先進文化傳到(日本);(鄭和下西洋)傳播了當時先進的中華文明。6.(司母戌鼎)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青銅器。7.(揚州漆器)、(平遙推光漆器)、(福州脫胎漆器)、(成都漆器)被稱為“中國四大漆器”。8.(筆)、(墨)、(紙)、和(硯)被人們譽為“文房四寶。9.(黑陶)被譽為“土與火的藝術,力與美的結晶”。10.(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個化時代的里程碑。11、(瓷器)堪稱我國“第五大發明”。12.紫砂壺原產地(江蘇宜興),所以又叫(宜興紫砂壺)。13.我國最有名的玉(新疆和田玉)。學習參考......14.宋代五大名窯(鈞窯)、(哥窯)、(官窯)、(汝窯)和(定窯)。寧可累死在路上,也不能閑死在家里!寧可去碰壁,也不能面壁。是狼就要練好牙,是羊就要練好腿。什么是奮斗?奮斗就是每天很難,可一年一年卻越來越容易。不奮斗就是每天都很容易,可一年一年越來越難。能干的人,不在情緒上計較,只在做事上認真;無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認真,只在情緒上計較。拼一個春夏秋冬!贏一個無悔人生!早安!—————獻給所有努力的人學習參考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7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自強自立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自強自立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明確成功要靠自己,克服好逸惡勞,處處依賴別人的行為;對自己表現出來的依賴性感到害羞。
2、引導學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樹立自強自立信念。樹立報國志向,培養回報社會的美好愿望和信念
3、宣揚中國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獻身國家,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教學重點:讓學生明白要成功就要自強不息,自強自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學難點:由認識自強自立到持之以恒,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
教學方法:情景體驗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感知自強
通過觀看《2015年閱兵式》視頻、圖片,讓學感知中國人民子弟兵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國防取得成就正是國家在自強不息的奮斗中取得的。
二、品味自強
通過學習教材內容:
(1)孫臏身殘志堅,但他從來沒有放棄對兵法的學習和研究,他對前途充滿信心,就是在這個信心的鼓舞下,孫臏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終于消滅了龐涓,并最終寫了《孫臏兵法》。
(2)司馬遷忍辱著《史記》,讓學認識《史記》是偉大志向和自強不息精神的結晶。
(3)“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充分體現了徐悲鴻那自強自立的精神。
(4) “輪椅作家”張海迪,五歲時因患病,下身癱瘓,她卻以殘疾之軀,完成了許多健全人都無法做到的事 。用鏡子看書的故事更充分說明榮譽的花環屬于自強者。
讓學生認識教材中人物的自強不息精神,并引起思想上的共鳴。
三、深層感悟
1、從古今自強不息的人物對國家和民族的貢獻,教育學生要努力學習,立志成材,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 欣賞歌曲《愛拼才會贏》
四、凝聚升華
讓學生認識要自強自立 ,做生活的主人
1請同學們聯系實際,說說生活中自強自立的一些表現。
2說說自強自立的一些名言警句
3做生活的強者,你準備從哪做起?
3、教師寄語:(要求同學們作到“五要”)
1)、要有為國家、為民族奉獻青春年華的遠大理想;
2)、要有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
3)、要有建設祖國、報效祖國的真才實學;
4)、要有文明守紀、嚴于律己的素質修養;
5)、要有敢于拼搏、勇于爭先的競爭意識;
走進中國的傳統節日
教學目標:
通過參加本次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祖國悠久的傳統文化,從而提升對祖國的認識,激發學生活動興趣,發展學生對生活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質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 走進中國傳統節日
二、整體感知:
請按照農歷時間順序,說出我們當地的傳統節日.
正月初一:春節 正月十五:元宵節 四月份:清明節? 七月初七:七夕節
八月十五:中秋節? 九月初九:重陽節?? 冬月:冬至? 臘月初八:臘八節
三、自由交流:講講你最喜愛的傳統節日,它會讓你想到哪些詩詞、故事。
四、合作探究,深入研討
第一板塊:端午粽飄香
1、端午節的由來
紀念屈原說; 紀念伍子胥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
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
2、端午節習俗
賽龍舟? 吃粽子? 插艾
第二板塊:春節知多少
1、了解農歷新年的意義與典故
它起源于原始社會的“臘祭”。人們經過一年辛勤勞動,在歲尾年初之際,用農獵收獲物來祭祀眾神和祖先,以感謝大自然的恩賜,逐漸形成了慶祝歲首的風俗。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春節傳說之一:熬年守歲;春節傳說之二:萬年創建歷法說;春節傳說之三:貼春聯和門神
2、了解農歷新年傳統食物的意義
例如: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有黃、白兩色,象征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3、認識春節傳統習俗活動
祭 灶 ? 掃塵 ?春 聯 ?年 畫 ?年夜飯 ?守 歲 ? 爆 竹 ?拜 年
4、下面的對聯適合哪個行業?
大地回春錦繡河山添新貌 ? 萬象更新風流人物數今朝
學海無涯勤可渡 ? ? ? 書山萬仞志能攀
但愿世間人無病 ? ? ? 何愁架上藥生塵
兢兢業業育桃李 ? ? ? 勤勤懇懇做園丁
遠求海內珍藏本 ? ? ? 快讀人間未見書
5、討論:隨著中國與世界的接軌,不少西方節日也隨之傳到中國,例如圣誕節、愚人節,作為中國人的你,更愿意過什么節日?
五、小結
節日是我們生活當中的一部分,它已經融入了我們生活當中的各個方面,我們在這個傳統文化氛圍下生活,種種民俗、節日不知不覺影響著我們的言行舉止。節日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的歷史,擁有燦爛輝煌的民族傳統文化。 ? 今天我們所了解的也僅僅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就讓我們走出課堂,繼續去探索,去發現。
你都有哪些好方法能幫助我們研究了解這些節日呢?
到圖書館查找資料
到閱覽室瀏覽有關民俗風情的報紙雜志
聽長輩們口述有關民俗故事
實地進行考查
從年歷上查找
利用網絡進行查找相關內容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8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
、經典啟蒙
1.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2. 既來之,則安之。
3.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4. 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5.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6.《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合稱“ 四書 ”。
7.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 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8.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
9.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10.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1.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12.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古詩誦讀
三、欣賞漢字
1. 字體演化過程中的 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四、中華名人
1. 嚴謹求實的 酈道元 南北朝時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他的《水經注》是一部科學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
2.直言不諱的 魏征(唐朝)
3.勇猛無敵的 薛仁貴(唐朝) ,他投軍后參加的第一場戰爭是攻打高句( ? ?gōu)麗( l í)。
五、傳統節日 盤王節:瑤族盤王節,還叫 還盤王愿 、跳盤王,是瑤族人民 祭祀盤王 的盛大節日。 盤王節已成為 慶祝豐收的聯誼會和增強民族向心力、維系民族團結的人文盛典 。
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是蒙古語,意思是“ 娛樂 、游戲 ”。又稱 蒙古游戲節 ,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有七百多年歷史,多在 夏秋季節舉行,一般 一年一次 ,為期一到數日 。會上有賽馬、套馬、摔跤、射箭、棋藝、 歌舞、田徑、拔河、籃球。
那達慕大會“ 男子三項 ” ? ? ?摔跤、賽馬、射箭。
六、中華禮儀 逢時節 懂習俗七夕節 還叫 乞巧節 和 女兒節。
春節: 我國一年中 最隆重 的傳統節日 ,從除夕 開始到 正月十五。 清明節:一般公歷 4月 5日或 4日。 在這一天, 人們掃墓,祭祀祖先,悼念亡人。 端午節: 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 屈原。 這一天家家戶戶 插艾蒲、吃粽子、飲雄黃酒, 上系香袋, 據說可以 殺菌防病。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成為人們 團聚的節日。
重陽節: 又叫 重九節、茱萸節、登高節, 時間在 農歷九月初九。 又稱登高、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 等習俗 。壯族將九月初九稱為 “祝壽節” 。 寒食節 :也叫 禁煙節、冷節 ,一般在 清明的前一兩天, 這一兩天 禁止煙火,只吃冷食, 晉國 大臣介子推。
七、民間藝術
魔術 :是根據科學原理,運用特制的道具,巧妙利用視覺盲區、燈光、音效等,制造出種種讓人驚奇的現象,從 而達到 以假亂真 的藝術效果。
我國 是魔術的 發源地之一 。我國古代稱魔術為 奇戲、魚龍戲、幻術、戲術 或戲法。 魔術也是我國 對外文化交流活動 的一座橋梁。
美國魔術大師 霍華。薩士頓 創立了著名的薩士頓 三原則 :
(1)永遠不說出魔術的秘密;
(2)不在同一觀眾面前表演相同的魔術;
(3)不先說明表演內容。
民間舞蹈 :我國的民族舞蹈各具特色,或 雄渾剛健 ,或 陰柔婀娜 ,或 熱烈奔放 。
“五十六個 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
各民族舞蹈風格迥異。熱情豪邁的 藏族熱巴舞 、妙趣橫生的 壯族扁擔舞 、婀娜多姿的 傣族孔雀舞 、輕快飄逸的 朝 鮮族農樂舞 、歡樂粗獷的 蒙古族安代舞 、穩重柔美的 維吾爾族盤子舞 。
八、名勝古跡
1. 不到長城非好漢: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 ? ?毛澤東《清平樂 . 六盤山》
長城 :又被稱為“ 萬里長城 ”,全程約 六千三百千米 。是 世界一大奇跡 。
楚國最早 修長城,主要用于 軍事防御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長城 西起臨洮 ,北傍陰山 , 東至遼東 。今天我們所看 到的的長城,對大部分是 明(朝) 時所修。
2. 世界第 八大奇跡( 1987) ?秦兵馬俑 (西安 ) 秦兵馬俑是在 西楊村 發現的。
1. 王昌齡是( 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擅長( 七言 )絕句,被后世稱為( 七絕圣人 )。
2. (《送別 》)和(《淮上與友人別 》)是兩首送別的詩。
3.唐代詩人中比較著名的是( 李白)(杜甫 )。
4.(揚子)江頭楊柳春, (楊花)愁殺渡江人是《 淮上與友人別 》中的一句詩。
5.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著名的( 絲綢之路 );玄奘西行,加強了唐朝與( 中亞 )、(西亞 )、(南亞) 的聯系; 鑒真東渡,把唐朝先進文化傳到( 日本 );(鄭和下西洋 )傳播了當時先進的中華文明。
6.(司母戌鼎 )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青銅器。
7.(揚州漆器 )、(平遙推光漆器 )、( 福州脫胎漆器 )、(成都漆器 )被稱為“ 中國四大漆器 ”。
8.( 筆)、(墨)、(紙)、和( 硯)被人們譽為“ 文房四寶 。
9.(黑陶)被譽為“土與火的藝術,力與美的結晶” 。
10.( 唐三彩 )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個化時代的里程碑。
11、(瓷器 )堪稱我國“第五大發明” 。
12.紫砂壺原產地( 江蘇宜興 ),所以又叫( 宜興紫砂壺 )。
13.我國最有名的玉( 新疆和田玉 )。
宋代五大名窯( 鈞窯)、(哥窯)、(官窯)、(汝窯 )和( 定窯)。
本文來源:http://www.hhairstyle.com/lunwen/25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