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hairstyle.com--模板范例】
話劇是以對話方式為主的戲劇表演形式,話劇的主要敘述手段為演員在臺上無伴奏的獨白或對白,可以使用少量歌唱、音樂等。本站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了紅色經典話劇劇本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色經典話劇劇本1篇
阮玲玉:來吧!敵人們,友人們,仇人們,愛人們。都來吧!(轉身背對,大叫)來呀!
(阮玲玉巡視著,而后款款走向張四達)
(對張,深情地)四少爺,四先生,四達。我愛過你,恨過你,悔過羞過。這一切都是最深最深的,那是少女的純情的愛呀,
想一想,都像這杯中的酒,令人陶醉……(深深地搖頭)去吧!
(飲酒,又取一杯,走向唐文山)和你,那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糾纏,是前世的善緣?是后世的孽根?
是秋千上的游戲?是梯架上的攀登?丈夫,謝謝你給了我汽車,洋房,珍珠,翡翠,足以使任何女人驕傲的一切。
搖搖頭,淺淺一笑)去吧!(飲酒,又取一杯,走向蒲團)蒲導演,大善人!要不是你,偷天換日,來幾分欺騙,
那些幸又不幸的人們還怎么活下去?為你的好心,為你的騙術,干杯!(飲酒,又取一杯,走向黃一坤)
黃委員,黃記者,這個世界上一點兒也少不了你,為你的舌頭,干杯!
夢露姐(十分悲憤),請大家舉杯吧!為了女明星世界神神秘秘的生活,光光彩彩的表演,轟轟烈烈的下場(和夢干杯)干杯
!馬大哥,謝謝你為了醫治我的失眠癥把做道具的三瓶安眠藥通通給了我,讓我找到我自己的歸宿。
(阮高高舉起碗)
阮玲玉:穆先生,天培兄!(哭起來)你說,你說!我是個好女人嗎?你說,你說!我是個壞女人嗎?
(喝下湯然后摔倒,然后再站起來,表情嚴肅)
阮玲玉:明天就要開庭,明天就要對一個強者中的強者,弱者中的弱者進行缺席審判。
人們用你們的善心和良知聽我說一句話,在這個叫作人間的地方,
我生活了二十五年,檢點我的所作所為,一絲一毫,無愧于心,我應該是原告,原告!
好心的影迷們,你們愛著的阿阮去了!我睡在黑暗的膠片上,躺在冰冷的盒子里,日后每當在幕布上重現的時候,
那總是對你們的祝福!
紅色經典話劇劇本2篇
2014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變78周年紀念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十年內戰的局面由此結束,國內和平基本實現,成為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西安事變中張學良的民族大義為人稱道,西安事變由此成為中華民族成長史中不可磨滅的一筆。但很少有人知道,西安事變之所以發生,一場話劇功不可沒。
你走錯了路
1935年冬的陜北高原,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氣候異常寒冷。此時全國形勢也很嚴峻,日本軍國主義步步緊逼,國民黨統治者節節敗退,中華民族處于危亡的邊緣,“抗日救亡”成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呼聲,神州大地上抗日浪潮一浪高過一浪。
中共中央在陜北召開瓦窯堡會議。會上,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為了加強統一戰線工作,中共中央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建立中共中央聯絡局,又稱西北聯絡局,由李克農擔任局長。此局在周恩來、葉劍英的領導下,從事對國民黨、特別是東北軍和西北軍的統一戰線工作。
接著,中共中央又成立了東北軍工作委員會,周恩來兼主任,李克農等人協助,這個委員會的統戰工作重點是以張學良為首的東北軍。中共中央對張學良做統一戰線工作,主要是從紅軍加緊做俘虜軍官高福源的工作開始的。
高福源是在陜北榆林橋戰役中被紅十五軍團俘虜的東北軍六一九團的團長。他被俘不久,就和其他俘虜一起,被紅軍帶到了陜北安定縣瓦窯堡。
被俘后的處境并不像他所想象的那樣壞。高福源他們一直受到紅軍的優待,他們的衣食,甚至比紅軍還要好些。特別重要的是,紅軍經常帶高福源等到瓦窯堡附近紅軍部隊中參觀,還給他們上政治課,和他們促膝交談,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同他們一起討論抗日問題,批判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抗日必先剿共”的謬論。紅軍干部對高福源講:“我們愿意聯合東北軍,聯合一切抗日力量,抵抗侵略,幫助東北軍打回老家去。”
高福源在瓦窯堡住了約兩個月,對紅軍越來越欽佩,他的這種思想變化,被李克農密切注視著。李克農了解到,高福源是東北人,對把東北丟給日本軍一事,很是不滿?,F在他的家屬仍滯留在家鄉,遭受日軍踐踏。李克農還看出,高福源喜歡參加紅軍的文化活動。
于是,李克農就趕寫了一個話劇劇本《你走錯了路》。說的是一位國民黨團長被紅軍俘虜后,如何悔過自新、調轉槍口打日本人的故事。素材實際上取自于高福源本人。
紅軍劇團加緊排練,一天晚上在瓦窯堡的一個打麥場上演出了。
當劇中的妻子開始向團長訴說別后東北家鄉被日寇踐踏,自己流離失所的種種苦難。突然臺下“嗚”一聲,一個人嚎啕大哭,捂著臉跑開了。這個人就是高福源。
高福源回到宿舍之后,回想與自己遭遇相似的劇中情節,聯想到家鄉淪亡之苦,忍不住又痛哭起來,上床后輾轉難眠。他想到東北軍入關,想到自己被迫來打紅軍,被俘后紅軍對自己優待有加……最后,他想到應有所作為,痛哭也不是辦法,要回到東北軍去勸說張學良走聯共抗日的道路,為神圣的民族解放事業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第二天,他主動提出要求,希望會見紅軍高級領導人,有重要事情相商。李克農接見了他。
高福源在會見中表達了愿意去說服張(學良)副司令和其他人的想法。李克農將此事向毛澤東、周恩來匯報后,得到了同意。
你談得很好
1936年1月初,高福源離開瓦窯堡,幾經波折,見到張學良。高福源對張學良說,自己是紅軍派來的,有許多事情向副司令報告。張學良勃然大怒,拍案大罵:“你好大的膽!自己打了敗仗,還有臉來見我,還敢要我‘通匪’,我槍斃了你!”
高福源沒料到張會這樣對待他,干脆豁出去了毫不示弱地大聲說:“怕死?我要怕死就不回來了。但副司令忘了國難家仇,在這里打抗日的紅軍,算什么英雄好漢?副司令你再想想,我們‘剿共’多年‘剿’出了什么結果?如果還要繼續打內戰,我們東北軍會落一個什么下場??!”高福源越說越激動,禁不住失聲痛哭起來。
張學良也深深地感動了,伸出微微顫抖的手,拉著高福源說,“你回來很好。你果然有膽量,剛才只是試試你。”就拉著高坐下來商談。
高福源長長地出了一口氣,情緒慢慢地平靜下來,把他被俘后所見所聞所感以及與紅軍聯系的經過,詳細地講給張學良聽。
張學良一直留神地聽著,態度認真。高福源說:“我已見到了紅軍的高級首長,他說如果副司令真正愿意同紅軍合作,他們可以派正式代表來談判。”
張學良很興奮,明確地說:“你談得很好,很重要,我同意。事關重大,你要注意保密。你先休息兩天,趕快再去一趟陜北,請紅軍方面派一位正式代表來。”
1月16日,高福源折返瓦窯堡,向李克農作了報告。李克農立刻帶他見了毛澤東、周恩來。毛澤東和周恩來夸贊高福源的工作做得好,并表示感謝,說他為民族、為國家做了一件大好事。中共中央研究決定,派李克農作為紅軍代表去同張學良談判。
1936年2月21日,大雪紛飛,陜北高原銀裝素裹。李克農一行4人,加上高福源,在東北軍的護送下,于25日下午5時左右到了洛川。洛川會談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從2月26日到28日,王以哲、趙鎮藩根據張學良的回電指示,同李克農多次交換意見,就紅軍與東北軍六十七軍的局部合作問題達成了若干口頭協議。
3月3日,張學良由南京返回西安,第二天就親自駕機飛抵洛川,秘密與李克農面談。3月4日下午3點,洛川會談的第二階段正式開始,談判中,張學良表示他完全擁護共產黨聯合抗日的主張,希望能同中共主要負責人晤談。到3月5日凌晨5時,談判結束,達成了紅軍與東北軍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初步協定。
3月16日,李克農一行到達石樓。他向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詳細匯報了談判經過。3月27日,中共中央在石樓附近召開會議,決定由周恩來為全權代表,偕李克農到延安與張學良談判。1936年4月9日,張學良飛抵延安會見周恩來。二人相談甚歡,張學良提出了“逼蔣抗日”的建議。此后,東北軍全力支持中國共產黨。1936年12月12日,為了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和楊虎城扣留了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的蔣介石,發動西安事變。
紅色經典話劇劇本3篇
“四渡赤水”、“爬雪山過草地”、“彝海同盟”、“強渡大渡河”……一幕幕場景以宏大的氣勢在湖南大劇院的舞臺上展示出來,由中華文化促進會發起復排的紅色經典話劇《萬水千山》日前在長沙彩排演出便吸引了很多觀眾。“演出結束后,《萬水千山》劇組將沿著紅軍長征路巡演。”該劇制作人馮學東告訴記者。
話劇《萬水千山》曾經鼓舞了新中國幾代人,而今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之際復排,更有一番別樣的意義。當年《萬水千山》由解放軍將軍戲劇家陳其通導演,今日《萬水千山》由陳其通之子、總政話劇團一級編導陳嘉陡導演;在演員上,飾演紅軍戰士的湖南話劇院演員平均年齡28歲,典型的“80后”、“90后”,可謂青春出演……
歷史的接力棒,就這樣一代代傳承下來。
經典的魅力
1931年,15歲的陳其通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之后,陳其通以紅軍的長征經歷為主線,完成了話劇《萬水千山》劇本的創作。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下,1952年《萬水千山》走上話劇舞臺進行公演并取得巨大成功,觀眾踴躍,好評如潮,許多老紅軍紛紛提筆寫評論,回憶往事。
1975年,陳其通將軍再次擔任編劇,在原劇本的基礎上強化并增加了相當一部分人物與情節,并由原來的六幕話劇增加為十幕,這臺話劇復排復演感動全軍,在當時掀起了《萬水千山》的熱潮。鄧小平及聶榮臻、王震等老戰友一起觀看重排的話劇《萬水千山》,共同回顧難忘的戰斗歲月。此后至1978年的3年里,演出盛況不衰。“《萬水千山》表現的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魂的集中體現,它撼人心靈、發人深思、催人奮進,其情其景,在大多數如今45歲以上的國民心中留下了難以忘懷的記憶。”《萬水千山》藝術指導蘇叔陽告訴記者。
2009年經國家文化部及相關部門批準,由中華文化促進會聯合田漢基金會等單位主辦復排話劇《萬水千山》,經過2年多的籌備,前期各項工作已經準備就緒,復排及巡演工作蓄勢待發。
新時代的“長征”
“在保持話劇《萬水千山》原有的高度寫實主義表演風格的同時,此次復排的《萬水千山》加入了全新創作的7段大合唱、3段集體舞,以寫意的畫面來展示行軍、對仗畫面,戰斗畫面與輕松歌舞渾然一體,把不同藝術形式的感染力發揮到極致。”導演陳嘉陡說,“我們希望帶給今天的觀眾鮮活、震撼的畫面。”一位觀看過此劇的老太太認為,此劇排得相當不錯,“比我們當初看過的要好很多”。
紅軍長征路途二萬五千里,巍巍雪山、茫茫草原和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都是人們熟悉的場景,但今日《萬水千山》如何將這些變化眾多的畫面和場景在舞臺上鮮活呈現呢?據了解,除了現代話劇中常見的電腦燈制作的特效以外,《萬水千山》劇組首次在話劇表演中運用了LED顯示屏,屆時,一塊寬14米、高6米的顯示屏將立在舞臺后方,陳嘉陡介紹說:“采用LED顯示屏,能讓寫實的畫面更真實,寫意的畫面更靈動,讓沒去過大渡河、雪山,沒進入過彝族區的觀眾進入到另外一個世界。”
記者在演出現場看到,話劇《萬水千山》采用的全部是實景,所有的假山、磚石都是實打實重新做的立體道具,而不是常見的沒立體感的背景畫。“劇中用到的近百支步槍、手槍和其他的大刀、斧子全是金屬的,在舞臺上打上去哐哐響,絕不是木頭道具。”陳嘉陡說。
復排與巡演
2011年1月初,復排紅色經典話劇《萬水千山》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媒體見面會。出席見面會的有老紅軍代表王定國、王定烈、黃靜波、蒲文清等;知名導演及演員有黃定山、尚敬、吳若甫、巫剛、吳玉華等;當年參演《萬水千山》的老演員李淑芬、李寶義、陳惠良等。
作為出席《萬水千山》發布會的嘉賓,一些青年演員從中認識到這部話劇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不僅是滿腔熱情地謳歌了長征精神,同時更是對個人的信仰以及價值觀進行一次深入思考。他們感慨說,難得與歷史相逢在這和平盛世,并且能夠親身體會這段不能被忘記的大無畏精神。留給自身的豪情與激昂,至少是在多年后仍可回味,同時在個人的人生道路上仍可保留積極進取的處世態度。
記者了解到,復排版《萬水千山》的5位制作人都為軍人后代,他們在介紹這部話劇時表示:《萬水千山》是對那段悲壯歷史在現今社會的完好保存,是屬于紅軍長征路上的記憶。今天我們之所以復排《萬水千山》,不僅是情感元素的真實解讀與還原,還應該是重塑信仰和理想的一個刷新。
本文來源:http://www.hhairstyle.com/qitacailiao/111205/